1923年6月,陈为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后返回哈尔滨。中共三大的《劳动运动决议案》和《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均有应在哈尔滨创设党“所能支配的新闻机关”的要求,这也是党中央交给陈为人、李震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一方面陈、李二人在《哈尔滨晨光》报努力工作,积极采访,辛勤付出,稿件质量数量都超出一般。另一方面陈、李二人非常尊重韩庆昌,协助韩处理的许多事情都适宜到位,树立了他的威信。同时陈、李两位目光敏锐,视野宽阔,见地高远,谦虚谨慎,也使韩庆昌对他们二人敬佩信任,双方情谊日益增进。
韩庆昌是一位有激情的爱国人士。面对20世纪20年代灾难深重的中国他一心要在救国方面有大的作为。他效仿京、津“十人救国团”发起伟大的“五四运动”,参与组织了“救国唤醒团”,在哈尔滨“也搞一搞”大的举动,他们在发动哈尔滨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公众的注目。韩庆昌在“救国唤醒团”内部也得到同志们的赞许。他们共八人创办《哈尔滨晨光》报时,韩庆昌被推为社长,并获得了哈尔滨粮食交易所(张学良的资本)的投资和哈尔滨商会借给印刷机、铅字等的帮助。正在《哈尔滨晨光》报社日见兴旺的时候,又得到了陈为人、李震瀛两位高手的相助,报纸的社会声誉渐有起色。同时,陈、李二人鼓励韩庆昌干大事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使韩庆昌对陈、李二人更加亲和一致。
平常三人闲聊和谈论《哈尔滨晨光》报的发展时,每每听到陈、李二位讲他们见过的境外报馆,讲上海、京、津的报馆经验,韩庆昌也听得心驰神往。陈、李二位认为报纸和通信社各有各的长短。通信社是新闻总汇、新闻收发、新闻翻译的地方,国外有无线电报设施的通信社,消息来自国内、国际以及地方,关涉全世界。但它要通过报馆才能与读者相遇。而报馆的报纸,倒是和读者直接相遇,但若没有与通信社联手获得广泛的新闻消息,报纸的作用也只能限于当地一隅,当然,如果报纸和通信社联手,扬长避短,既有通信社新闻消息的辐射,又有报纸与读者直接见面的实效,那才是最理想的。在谈到《哈尔滨晨光》报能不能与通信社联手时,韩庆昌知道哈尔滨地方的通信社,都把采访到的新闻用油印机印成小册子向本市报馆递送或邮寄,新闻时效很差,向外埠寄送时效就更差。于是他很自然地想到可不可以和东三省无线电台联系,共同创立一个通信社。陈为人、李震瀛就顺着这个思路表示赞成。他俩认为东三省无线电台①台长刘瀚颇有爱国情怀,为人豪爽大方,在几次的接触中感到刘是个干事业的人。不过电台是军事机构的电台,也许有困难。韩先生和刘先生是老乡,如果探探路也无不可。三人想到了一起,大家兴致更高了。韩庆昌期望创办通信社以后做些大事的心情也达到了迫切的程度,就提议让陈、李二人认真考虑,写出一个方案来。
很快,陈、李把《哈尔滨通信社成立公告》、《哈尔滨通信社简章》、《哈尔滨通信社职员办事细则》和《哈尔滨通信社社员规约》等章程文件写好,送到了韩庆昌面前。韩庆昌见到公告中说“我们要想应付一切事情、解决一切问题,自然要先明白一切事情及问题的真相。满洲即东三省,位当日俄之冲,为远东问题的焦点的地方。声(即韩庆昌成立通信社时的名字韩迭声)等对于此地国际上的纠葛的解决,工业商业农业的调查,民治的提倡,各地文化的输入,日俄消息及风化的介绍,社会问题的讨论,欲尽我们一份的任务,所以我们在哈尔滨组成哈尔滨通信社”,非常高兴,完全体现了他的干大事的心意,同时认为十分有气势。“简章”中宗旨是“宣传信息,介绍文化,拥护舆论,编纂各项统计调查”,讲得明了而蕴含广阔丰富。关于本社“渐次在国内外各地特约通信员,拟约请巴黎谢振河、南洋董楚平、柏林张松年、日本周佛海、伦敦李传曾、莫斯科骆觉、北京张克仁、上海罗正宇、广州冯菊坡、汉口李能主、湖南李维汉、济南王用章、天津李铁钧等为本社通信员”,韩庆昌感到通信社同全国、西欧、南洋、东亚联结起来了,实实地气贯长虹。特别是看到“本社职员:(一)社长韩迭声;(二)编辑主任陈涛(陈为人);(三)新闻主任骆森(李震瀛);(四)丛刊主任吴春雷”时,觉得自己居于首位,居于中心,感到全身充满力量。同时觉得通信社的作用确实比报馆的作用和影响要大,如果通信社与报馆联手,那岂不是如虎添翼!韩庆昌在敬佩陈、李二人才气、能量的同时,心存强烈的感激之情。
当三人讨论以什么样的方略能达到与哈尔滨无线电台合作创办哈尔滨通信社的目的时,韩庆昌认为自己与电台台长刘瀚是河北同乡,又是新闻界的同行,他为人宽厚热情,对于合作比较有利;不过,我们没有资金,没有处所,又要人家电台提供无线电新闻电稿,对于合作比较不利。陈、李二人认为刘瀚有中国人的气概,捍卫国家主权,是以投身事业建设来爱国、救国、强国的人,与我们有合作的基础和可能。前一时期《滨江时报》报道过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发展计划,广播、电信、新闻齐头并进,很有魄力。其中,哈埠通讯的部分是他们的弱项,他们虽有办《东三省新闻通信》的经历,但距作为完全的新闻机构的通信社,尚不具备采访新闻的力量,而新闻采访却是我们的强项,也与无线电台的发展相一致,对他们的发展是一个补充,这样,两家合作就有接合点。据了解,刘瀚办事果断,非常认真,严谨,更强调信用,如果达成合作协议,我们就丝毫马虎不得。韩庆昌他们又讨论了通信社和电台收益分配,以及愿意加入通信社的前《东三省商报》总编辑吴春雷也是刘瀚的熟人,大家应一致努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