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一五章 现在,压力给到了关麟这边!
    庐江城外,关家军的中军大帐外站了六个姿势一模一样的关家兵士。

    人人左手持一杆镔铁枪,右手则搭在腰间的环首刀上,身上明光铠在阳光的照耀下亮的刺眼。

    飞将盔上一根白翎笔直地刺向天空,整个人看起来勇猛威严,犹如一柄柄雪亮的关刀。

    就在森然伫立的气氛下。

    “什么”

    伴随着“砰”的一声,是大帐内关羽双手拍在桌案上的声响,关羽像是无比惊愕的发出惊呼,“文远竟伤的这般重”

    魏军的使者也露出担忧之色,“张将军虽在水战中几乎全歼了东吴水军,可谁曾想,那徐盛指挥楼船直接撞向张将军的战船,然后徐盛与张将军在甲板上殊死争斗一死一伤”

    “原本张将军是该卧床静养,却不曾想张将军惦念着与关将军的约定,坚持要如约统军南下进攻庐江城,这一路的车马颠簸下,病情加重如今如今已是口吐鲜血,昏迷不醒”

    这

    当这么一条消息传入关羽的耳中,关羽的眉头深深的凝起,神色凝重。

    他沉吟了良久,方才道“文远是义士,义士最重信守承诺倒不曾想,这份承诺却害了文远。”

    关羽没有丝毫因为晕厥的张辽是曹魏的上将军而既惊且喜。

    相反,他与张辽的友谊早已超越了立场,他满心都在担忧张辽的伤势

    “文远的伤可能治愈”关羽关切的问。

    使者沉默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如实的说,“军中医者一筹莫展,不过倒是已经快马加急去禀报魏王,希望魏王增派医官就怕就怕此地距洛阳千里之遥,就是医官来了且不说能不能救,单单能不能来得及也是未知”

    按理说

    这一些话,使者是不应该讲述给关羽的,毕竟他们是截然不同的立场。

    退一步说,荆州与曹魏是联合攻吴不假。

    但倘若吴国覆灭,荆州与曹魏之间亦少不了摩擦,关羽会不会利用这点去进攻魏军这些都是隐患。

    可使者也是太过担忧张辽的安危,所谓关心则乱,又所谓病急乱投医,或许使者也是报有一丝幻想,当务之急唯独关羽能救张辽。

    反观关羽,在经历了短暂的思虑过后,那煞白的面颊上,关羽终于张口吩咐“七百里加急报讯于江陵城让吾儿调仲景神医来此庐江,医治张文远”

    这

    关羽的吩咐让许多副将一怔,乃至于让魏国的使者既惊且喜,他“啪嗒”一声就跪下了,“对于治愈文远将军,我大魏军中议论再三,举棋不定,瞻前顾后,迟疑再三不曾想关将军却是能当机立断,不吝拿出仲景神医多谢关将军,多谢关将军”

    “无需多言,你即刻回营,让那些医官照顾好文远。”关羽的声调郑重其事,也不知道是担心张辽,还是不放心魏军的医疗水平,他又郑重其事的补上一句,“至少也要撑到仲景神医的到来”

    “是是”魏国使者连连答应,然后飞也似的往回走。

    倒是这中军大帐内的徐庶。

    听着关羽的话,像是意料之中一般,徐庶也是义士,也与张辽有着不错的私交,义士往往最懂义士

    只是,徐庶微微沉吟了一下,他不由得抬起头隔着帐门眺望向那粮草充沛、军械充足的庐江城,他幽幽的叹出口气,心头暗道

    就在刚刚,蒋钦的一万五千兵勇已经入城,我军却失了文远与魏军的助力,此消彼长这庐江城怕是不好攻了

    阳光之下,那巍峨的城墙就仿佛蛰伏的巨兽,它耀武扬威一般的伫立着,仿佛在警告一切来犯之敌

    江东最后的屏障,想要逾越,没有那么轻松

    建邺城,吴侯宫殿。

    屈辱

    面颊上尤是吴质溅出血迹的曹丕与刘桢,他们在悲痛与屈辱交加之下的心情中爬过狗洞,进入了这宫殿的外墙之中。

    “哈哈哈哈”

    “曹魏使者为何学狗爬行”

    “我大吴设三道六门,大国使者来自然行大国使者之门,背信弃义、猪狗不如者若至,那自然爬这狗门哈哈哈,狗贼、狗门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在一句句的嘲讽与讥笑中

    曹丕与刘桢总算爬了出来,他们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灰土,刘桢脸皮薄,在这一道道嘲讽中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偏偏因为吴质的死,让他悲痛欲绝,心力交瘁,就连腿都软的要瘫倒一般。

    曹丕的心情也如刘桢一般,但他素来习惯了隐忍,故而哪怕在这种悲痛的心情中,他的眼睛如寻常般抬起,他镇定的问“吴侯召见大魏使者敢问,吴侯在哪”

    “哈哈哈哈”

    “哈哈哈”

    讥笑声还在继续。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见吴侯之前,不妨魏使先看看这个”

    这声音是吕蒙发出的,他卧床许久,久病初愈,可穿上铠甲的他,再没有半点病榻上的颓然与病态,他声如洪钟、步履铿锵,仿佛是刻意要震慑眼前的大魏使者。

    而随着吕蒙的话,一众官员让开了一条道

    却见得吴国宫殿正前的一处高台上,三十余刀斧手正在磨刀,而他们的身旁,一个个被五花大绑的赤膊男子,正被压上断头台。

    看这些男子的身形高大威猛,断然是北方人,曹丕当即就反应过来,是魏人

    就在这时,宫殿内传出孙权的大啸声“台下的乃何人”

    吕蒙拱手朝向石阶之上的宫殿,“乃魏人”

    “所犯何事”

    “背信弃义,不守承诺”

    “孤最恨此不守承诺之人斩了吧”

    吕蒙与孙权的对话语速及快。

    而随着吕蒙的一声,“斩背信弃义者”

    那些刀斧手仿佛早就准备好了一般。

    钢刀也迎着日影高高的抬起,随着“哗”的一声,钢刀落下三十余人头滚轮在地上,与地面摩擦发出“嘭、嘭”的声响。

    这

    又是一轮嘲弄与威慑么

    曹丕心头如此想,可面色却再也无法做到之前的隐忍,眉头深重的凝起反观从宫殿中徐徐走出的孙权,他宛若没事儿人一般,朝着台阶之下的百官,也朝着吕蒙、曹丕、刘桢问道“魏人是不是就擅长不守承诺背信弃义”

    俨然,孙权这话映射的是曹魏背弃东吴,转儿联合关家父子谋他的东吴无疑这话也让孙权占稳了舆论上的上风。

    至少对曹魏,孙权与东吴是站的笔挺的,是应该更悲愤的一方

    随着这三十余魏人人头落地。

    这般宣泄也让在场每一个东吴文武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仿佛这一段时间受到的所有委屈都释放了一般。

    “哈哈哈哈”吕蒙大笑着出声,“魏人知信魏人知义”

    这话他刻意抬高了声调,是反问句

    而随着他的话,众人默契的都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这笑声仿佛是他们情绪进一步的宣泄。

    有人肆意的大啸着回答“魏人不知信魏人怎知义”

    这听到这儿,曹丕还能忍,可刘桢已经是有些忍无可忍,他的脸皮是薄,可不代表他就能甘心让人如此践踏他与大魏的尊严。

    文人是有风骨的,身为建安七子之一,这份风骨更是不容践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刘桢义愤填膺的说道“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其原因在于水土”

    “我大魏上上下下素来重诺守信,整个大魏疆域,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因失信、背义而被问斩的,可今日当此东吴宫廷,如此多魏人因失信被杀这不正说明是东吴的水土唆使百姓背信弃义么”

    刘桢饱读诗书,他是用晏子使楚中晏子回应讽刺楚王的方式去,回应孙权与东吴的满朝文武,但他错就错在,东吴与楚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楚王要脸,而孙权可以完全不要脸

    果然

    “明明是魏人急功好利,背信弃义,却将此祸嫁祸于我吴地,胆大包天主公,臣请将此巧言辞令、蛊惑人心者绑了,杖毙”

    这话是吕蒙吟出的曹丕的心头登时就生起不降的预感。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也应证了曹丕的猜想。

    随着孙权一声,“准”

    当即,就有车下虎卫将刘桢擒住,随着一记铁棍砸在他的膝盖处,刘桢整个人跌倒。

    紧接着,那硕大的木棍不断的砸下来

    “啊啊子桓”

    留下的唯有刘桢的哀嚎声。

    曹丕连忙拱手,“吴侯”

    他的话方才吟出,可车下虎卫仿佛提前得到了某些命令,一记记重棍砸下来,等到曹丕发声时,“啊”刘桢发出最后一道哀嚎,然后就再没了声音。

    这时,吕蒙走到刘桢的身前,用脚在他的脸上踩了踩,似乎毫无动静,这才伸手去触摸他的鼻息。

    死了

    吕蒙像是意料之中。

    当即朝孙权禀报道“吴侯,这巧言令色者已然伏诛”

    “噢”孙权站在高处,居高临下的望着这一切,也用余光去瞟向曹丕,“魏使还想说些什么”

    这

    曹丕无比悲痛的望着倒下的刘桢,先是吴质又是刘桢,这一刻,他切实感受到了,如今的时局下,一个敌国使者,一个敌国君王之子的生命,就像是蝼蚁一般,任人宰割。

    曹丕也是醉了这好端端的局面怎么就一、两个月里风云突变,他这“东吴座上宾”,“铁定的魏世子”的计划到底是从哪里开始付诸东流

    “魏使怎么不说话了”

    见曹丕愕然,孙权接着问,语气低沉,是一如既往的压迫。

    曹丕只能隐忍,隐忍,再隐忍,他咬牙“没没什么吴侯若无其他要事,在下就就告退”

    “若无其他要事哈哈哈”孙权笑了,“今日孤传召满朝文武,这些文武中有许多人失去了子嗣,有的更是失去了父母、兄弟,是啊不过两个月,东吴亡了数万人,几百艘战船,十余处城郡,这都是因你大魏背信弃义所至你曹丕竟还有脸说若无其他要事哈哈哈哈哈今日,孤与诸臣就是要声讨你,也声讨你爹,声讨那逆魏,孤要让江东、让天下人知晓逆魏当诛,你们曹氏父子背信弃义,为朝廷耻,为世人笑”

    果然

    曹丕想对了,这种时局下的召见吴侯是要羞辱他,羞辱大魏,声讨他的父亲,也声讨大魏

    可

    曹丕就是猜到了这些,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只能紧紧的咬住牙,他知道,今日这一关怕是不好过了。

    更重的羞辱,更多东吴朝臣的讥讽、嘲笑在所难免。

    孙权是要用这一次的朝堂向江东证明他的决战之意

    他绝不会妥协,绝不会认输

    那么

    基于此,曹丕不由得在心头,重重的沉吟

    我会被祭旗么

    我还有命能回去么

    傍晚时分,夕阳残照在斑驳的宫门上,曹丕黯然走出宫门。

    他的面颊通红,他的脸上不知道被多少老臣扇了多少下;

    甚至他的衣衫都被强行脱下,然后被强迫穿上女装;

    就这么一身赤红的女衣,他赤着脚蓬头垢面的一步步向外走出。

    门外早有百姓闻讯赶来,一枚枚鸡蛋、石子、烂菜叶朝他砸去。

    似乎,所有江东儿郎的死,一切东吴的愤怒悉数都由他一人承受。

    羞辱,这是深深的羞辱

    曹丕一言不发,沉默的朝那满是“坎坷”与“磨难”的大道上行去。

    有那么一瞬间,他意识到,除非东吴亡国,否则这份屈辱,他还将一直承受下去。

    大群百姓跟着曹丕走,人声嘈杂。

    就在这时,只见得宫门的楼上几只烂木盒子挂起,里面装着的赫然是吴质、刘桢,还有那一个个本是无辜,仅仅因为是“魏人”的身份就被割去首级,遭此大难的无辜商贾、黎庶。

    老百姓们莫不愤愤然的交头私语。

    “就是因为那逆魏的背叛,我东吴才遭逢此难”

    “这么多江东儿郎就都白死了么当杀那曹丕否则不足以解我等心头之恨”

    “抗击逆魏抗击逆魏”

    在战局极端不利的情形下,最难控制的便是人心。

    恰恰吕蒙最懂人心。

    他醒来后帮孙权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转移矛盾。

    塑造出一个卑鄙无耻的“敌人”,然后让这“敌人”成为众矢之的,以此转移所有江东百姓的注意力。

    让他们的愤怒有地方宣泄。

    无疑,荆州与关家父子是东吴背刺的一方东吴是背刺不成反被背刺,也正是基于此荆州,根本无法成为百姓心目中那众矢之的存在。

    故而,曹操、曹丕、曹魏就成为了江东百姓宣泄愤怒的那个人、那个势力

    然而,这才只是第一步。

    就在曹丕一步步的走出宫门之际,吕蒙登上宫门,居高临下的宣读着吴侯的诏书

    “孤身为东吴国主,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所图唯保境安民,保一方乐土然,逆魏背叛,致使东吴遭逢大难当此危难之际,孤不得以征召兵马于庐江,抵敌于国门之外,逆魏势大,兼之荆州助力,孤亦知此举御敌艰难万险,所能做的唯独抚恤与补偿”

    “即日起大赦江东,老人给予给养,征战子弟的家小日日给与抚恤,若庐江能坚守三十日,则前线兵卒家小均可分得良田十亩,若能坚守百日,则分得良田白亩若能坚守一年,则分赏百金”

    这

    曹丕默默聆听,不禁喃喃道“东吴何时有这般缜密的心计了一辱一赏赐,这是要重振军心、民意么”

    这时忽然“踏踏踏”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五千余车下虎骑踏步而来,将整个宫廷团团围住。

    这突然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东吴的百姓一脸不解之色。

    吕蒙的声音再直传出。

    “诸位父老乡亲都散了吧接下来,便是吴侯与诸大族族长商议”

    “诸大族族长高风亮节,直此东吴危难之际,有意重新丈量土地,将田亩分给江东诸百姓分给江东诸战士,诸位就等着好消息吧”

    这

    随着最后这一道声音,像是只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沉吟。

    忽然“万岁”一道呼喊声响彻而起,紧接着是百姓中的哗然一片,是诸如“吴侯万岁”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辱魏使;

    赏功卒;

    分土地

    这一连串的组合技,无疑让低迷的东吴士气与人望再一次沸腾了起来、振奋了起来,激昂了起来。

    很快这份消息会通过“飞鸽”传于庐江与濡须

    那里的兵勇在闻得此消息后,势必也会振奋异常,战意激荡

    而这才是吕蒙基于“人心”对孙权一切的提议。

    “咚”

    随着兵马驻守下,那三道六门悉数封锁

    虞、魏、孔、谢

    顾、朱、张

    这些东吴大族的族长悉数被困于宫廷之中,这是幽禁,也是不得以之下,孙权被迫只能用他们开刀。

    以这些族长为质,调动各族兵马,重新分割各族田亩

    当危难来临,这些世家大族靠不住的时候

    吕蒙心如明镜,能依靠的唯独兵卒与百姓

    当年孙策走过的那条“强行镇压”的路,当此时局之下,便是最优解,孙权必须得再走一遍

    这才是唯一的救国、翻盘、逆转之道

    只是

    这个决策对孙权而言并不轻松。

    这意味着他必须要彻底的否定他继位以来的这些年,他的一切功绩,他要承认他选择的那条路是错的,是走不通的,是必须迷途知返的

    翌日,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一封封飞鸽从建邺城飞起它们跨越过一座座山河湖海,在庐江城落脚。

    与飞鸽同时赶来的是那一封封来自江东的书信。

    在贺齐与蒋钦的授意下。

    这一封封家书被分发到每一个将士的手中,每个什里都会安排识字的文吏去向他们解读,并且替他们书写回信。

    一时间,整个庐江城仿佛都哭泣了一般,每一个将士泪湿长衫的同时,却也坚定了殊死抵抗的决心。

    他们的家人很好,每日都会因为他们在前线坚守,家人们会收到一大笔钱粮;

    如若他们坚守三十日、百日、一年家人们则会被分以田亩、土地、金钱

    似乎,他们只要能多坚守一日,他们的家人就能过的更富足、殷实一些。

    在这样的心理下,那本已因为接连颓然的攻势而有些心灰意冷,像是行尸走肉般本能的、僵硬坚守的东吴兵士,一下子焕发出全新的斗志。

    一个个木讷的眼神也变得

    话说回来,这个时代的兵士,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

    第一,家人过得好;

    第二,他们的征战有意义;

    第三,便是他们的名字不会被遗忘

    无疑这样一封封飞鸽传书下,这三天悉数满足,庐江城迸发出如虹的斗志。

    反观濡须口

    当周循接受到这些家书时,他的眉头迅速的凝起。

    他知道这一封封家书意味着什么,固然濡须口因为有他的缘故,不用担心将士们的士气与战意,可庐江

    呼

    长长的吁出口气。

    周循迅速的召孙绍、太史享、黄炳、周峻一道议论此事

    可最后的结论

    除了众人的一声叹息外,就只剩下孙绍那意味深长的沉吟,“孙权如此举动,这是给二将军一份全新的挑战哪”

    他们已经知晓了张辽重病不起。

    攻取庐江的重担,俨然已经全部都压在关羽与关家军的身上原本庐江就军辎、钱粮充分,这下士气与战意再度唤醒,难难

    呼周循已经是这一日第无数次的长吁短叹,他沉吟了良久,方才淡淡的说,“怕是云长将军破不了这个局现在是孙权给云旗公子出了一道难题且看云旗公子如何解了”

    孙绍重重的点头表示认同,但同时,他又提出了新的担忧。

    “此战不宜拖延太久,迟则生变”

    的确,诚如孙绍所言尽管接连失陆口、失樊口、失柴桑,可庐江未破,江东的根基尤在。

    这种情形下,可不能被一个庐江牵扯太久

    一旦让孙权与东吴缓过来那之前的一切努力就都付之东流了。

    “来人,速速将此间消息传递给江陵城云旗公子,让他速做打算”

    随着周循最后的这一句话。

    这场注定不会议论出结果的会议告一段落

    诚如这会议中提及的现在,压力给到了关麟这边

    这场心里博弈下的庐江一战

    间不容发,迫在眉睫

    s

    因为随团参会,进博会期间会略忙,更新的量会少一点,见谅

    上上一章的孙鲁育细节内容暂时删了,被人威胁了说我不删,要让我进去喝茶我就说读者老爷,咱不过是看一乐,不用上纲上线咱不至于啊细节描写我删还不行嘛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